7月17日中鑫优配,2025 年 “中国作家第一村” 文学创作“揭榜挂帅”项目发布会在东莞樟木头镇举行。东莞面向全球各地的文学创作者发榜邀约,欢迎全国知名作家、评论家及优秀青年作家积极参与,聚焦大湾区人文历史、改革开放前沿的生动实践,创作推出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学佳作,促进文学赋能城市发展,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创作高地,为新大众文艺的繁荣发展添砖加瓦。
据悉,“揭榜挂帅”项目以“潮涌大湾区”为创作主题,重点聚焦广东尤其是东莞本土叙事、大湾区时代精神、中国故事,鼓励作家深入挖掘大湾区发展故事,围绕“科技创新”“制造美学”“人文湾区”“寻找2亿分之一”等题材创作,增强文学对湾区文化的塑造力。同时,设立“新大众文艺”“中国作家第一村”两个理论评论课题,深化湾区文化现象研究。项目计划产生中榜作品不少于10 部,其中4部为重点项目作品,每部稿酬20万至50万(含税);其余为一般项目作品,每部稿酬5万至20万(含税)。
近年来中鑫优配,东莞不仅以“制造业名城”闻名,更悄然孕育出一批来自工厂流水线、社区市井、服务行业的素人写作者,他们以质朴笔触记录时代变迁与生活百态。今年以来,以“素人写作”为代表的东莞文学现象成为新大众文艺的实践样本,引起了全国广泛关注,东莞文学现象成为继宁夏西海固、湖南益阳清溪村之外,中国新时代又一文学现象。
改革开放以来,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务工者聚集在东莞,植根于这座城市广阔的创作土壤,创作了大量的打工题材文学作品,涌现了王十月、郑小琼、柳冬妩、塞壬、丁燕、莫华杰等知名打工文学作家,荣获全国鲁迅文学奖、庄重文文学奖、人民文学奖、百花文学奖等重要奖项,东莞成为打工文学的重要策源地。
2006年,东莞文学艺术院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面向全国作家开展签约创作,包括王松、王新军、刘芬、王一丁等在内的19位杰出作家签约 18个项目,引发文坛关注,众多作家慕名前来采风。作家们因樟木头镇环境宜居、交通便利而定居,自此形成一个文学驻创群落。2010年,在东莞市委宣传部、市文联支持下,樟木头镇创建 “中国作家第一村”文化品牌,此后众多作家入驻,共同在这片文学的沃土上耕耘。
“中国作家第一村”根植这片文学沃土,在省市镇三级培育下成长壮大。2023年以来,在省委宣传部、省作协以及市、镇的共同推动下,“作家村”在樟木头官仓社区落地实体村落,升级为2.0版。现有97位作家入驻,其中国家级作家、评论家65人,历任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委员9人,成为文化产业与乡村振兴双向赋能的文化综合体,是全省乃至全国鲜亮的文化标识。
采写:南都记者 黄嘉丰 通讯员 莞宣中鑫优配
九五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